首页

野外调教

时间:2025-05-29 21:13:38 作者:中国代表:实现加沙持久停火刻不容缓 浏览量:95921

  中新社北京4月17日电 (尹倩芸)今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目标由去年的“1200万人左右”调整为“1200万人以上”,新目标叠加中国向“新”发展,一季度中国人才市场也出现新变化。

  更高要求带来更大政策力度。为了给实现全年目标开好头,官方密集出台一系列稳岗扩岗政策。

  开年以来中国继续启动“春风行动”,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就业服务。其间,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6.4万场,发布岗位4300多万个,全国举办的招聘活动场次数和发布岗位数量均比去年增加10%。多地还出台稳岗留工、迅速返工等奖补政策,发放就业补贴66亿多元人民币。

  政策效果正在显现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.2%,较上年同期下降0.3个百分点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一季度中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.0%,同比下降0.7个百分点,低于全国均值0.2个百分点。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,大城市经济活力不断增强,失业率自去年12月以来持续低于全国整体水平。

  在中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,用人单位也有新需求。

  中国人社部此前表示,今年将大力培育数字经济、银发经济、绿色经济等就业新增长点。打开各大招聘平台可以发现,春招期间,百度、阿里巴巴、腾讯等科技“大厂”和各类中小科技企业对AI、新能源领域研发应用人才求贤若渴,密集发布相关岗位。

  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表示,统计中国数以百计的城市各类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后发现,一季度大部分行业招聘规模环比增长,其中制造业、租赁和商务服务业、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、批发和零售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5个行业的招聘需求超七成,技术技能岗位需求快速上升。

  2024届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人,同比增加21万人。面对激烈竞争,年轻人的就业去向选择也在转变。

  不同于传统上青睐北上广深,持续发展的新一线城市等吸引众多求职者。招聘网站58同城此前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人才流动大数据显示,新一线城市对人才吸引力持续增强,成都、重庆简历投递量超越上海、广州。乌鲁木齐也跻身简历投递量前15名。

  金维刚提供的数据亦显示,一季度中国各地区招聘规模都在增长,就业市场区域发展更趋平衡。广东、江苏、山东、北京、四川、浙江和河南等7个省份招聘规模位居前列。东北地区招聘需求也出现环比增长。

  总体来看,一季度中国就业形势稳定,但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。进一步突出就业优先导向,保障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稳定,仍须持续发力。

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、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认为,应继续关注新兴产业、新就业形态、数字化转型、乡村振兴等新增长点对就业的带动作用,同时积极推动零工市场建设,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。

  针对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,金维刚建议聚焦先进制造、现代服务、养老照护等重点领域需求,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,努力提升各类劳动者职业技能,逐步解决劳动力市场中的结构性矛盾。(完) 【编辑:周驰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申遗成功!用City Walk的方式打开北京中轴线

墨玉县的成功实践只是和田地区设施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和田地区积极探索产业兴旺之路,充分发挥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中的经验和优势,打造多个特色蔬菜基地,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。

长安航空新开西安—信阳—厦门航线

长期研究政商关系的聂辉华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,也是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会委员。他在接受《中国新闻周刊》采访时表示,长期以来,受限于政商交往规定过于原则化,压力与风险伴生导致部分政商关系异化,《指引》提供了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行动指南,为政商交往明确行为边界和合理空间提供了新路径。

全国13地市文旅齐聚河北故城 “大运河研学旅游联盟”成立

“感谢建行为我们上线驻村工作管理系统,这个系统可以帮助驻村干部深度互动、高效工作,提高了驻村工作的服务水平!”县委组织部负责驻村工作队管理的工作人员感叹道。驻村工作管理系统的上线,实现了同心县内驻村干部信息化、线上化管理,有效提升了管理水平。

从马来西亚到成都:她用蜡染艺术织就跨文化交融图景

保护好中国传统村落,就是保护好中华文明的活态历史。中国传统村落作为活态文化的传承载体,对于中华文明的延续功不可没,是特殊的文化遗产。它能真实地反映中华民族不同地域、不同族群的生产生活方式、道德伦理观念,以及民族风情。

杭州亚运为何很燃也很暖

近日,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,肯定大家“用心用情守护一库碧水”,让“库区水更清了、山更绿了、环境更美了”,希望他们“带动更多人自觉守水护水节水,携手打造青山常在、绿水长流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,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。”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